作者:天驰
5年前我18岁,高中毕业,拿到了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录取通知。准备SAT的时候,背单词到凌晨3点,最后趴在桌子上直接睡到第二天早晨。我在北京一所普通高中,作为少数准备出国的学生,环境带来的压力一度让我十分难过。风花雪月时时好,他乡无处不故乡。5年过去了,我本科毕业,入职西雅图微软总部,拿到了10万刀起薪,有远高于新人平均的股票。5年里我第一次回家过年,给妈买了条burberry围巾,给爸买了副Gucci太阳镜,我挺得意。
我很幸运,家里并非权贵,可也有足够条件供我去北美读书。我要强,大一就开始在学校打工,第一份工作是在Subway做三明治。每天2个小时,根据客人要求搭配菜肉,体力活,简单粗暴,以致我后来很长时间不能直视三明治。之后在学生餐厅洗盘子,后厨的自动刷盘机给我印象很深。破机器总卡,要把舱门手动打开,热浪扑面,得手动把杂物从机器里取出来。我就带着一层薄膜手套,想想都后怕。
大二进了计算机系,找到了research,告别体力劳动。5个小时的工作我1个小时完成,在timesheet上照样填5个小时。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,也薅资本主义羊毛。直到别业,我前后参加了三个reserch项目。最后一个research里,我作为engineer lead,负责整个项目的工程部分,成就感爆棚。有了专业知识和research的经验,我找到了实习。大三那个暑假,我风风光光飞到硅谷,在雅虎度过了3个月。作为公司传统,我同女神Marissa Mayer拥抱, 那张照片甜甜蜜蜜,我一辈子留着。
我很幸运,选择了计算机系,又赶上了个信息至上的年代。直到大一上CSE142之前我从未接触过这个行业。那节课我记忆犹新,来自斯坦福的老教授,眼神闪闪,妙语连珠。他的个人魅力,和这一领域的无比神秘,把我彻底征服,我决定申请计算机系。当时哪考虑过找工作问题,事实证明,计算机行业给我了一个惊喜。
从定专业到找工作的几年,并不是一帆风顺。北美本科录取大多数是general admission,也就是没有专业,需要自己向院系申请。华盛顿大学的计算机系很好,不如CMU, 不亚于康奈尔。 外加西雅图坐拥微软、亚马逊,申请计算机系的难度可想而知。申请进系需要两门课的成绩,第一门课我作业被抄了,成绩直接被降到很低,我当时觉得天塌了。第二门课我非常努力,300多人的大课,我的成绩按百分比排,排到全班第一。即便这样,我第一次申请进系还是被拒了,我没放弃,重写PS,第二次申请成功进系。
进系后才发现,牛人太多,有参加过ACM竞赛的亚裔小哥,有上课抢着发言,聪明程度超正常人几条大街的犹太小姑娘。专业课究竟有多难,不是妄自菲薄,自打进系后,我没有一节专业课能完整跟下来,这事挺惭愧。大四的时候我申请到了助教的机会,是门有关互联网架构的课,从physical layer讲到application layer。记得第一次上助教课,一个大阶梯教室里,前排坐了20多人,有同届朋友还有研究生。我站在讲台,说着京味儿英语,汗流雨下。花了2天准备的40分钟的内容,25分钟就讲完下课了。感谢同学们理解,没问我古怪问题。第一次讲课,尴尬紧张,不堪回首。可我坚持下来了,当了2个学期助教。现在要是请我去讲课,做不到妙语连珠,但也从从容容。
进系后,有无数个晚上在实验室度过。某次final project,完成时已然凌晨4点,疲劳、释然、莫名其妙的开心,我们小组三人倒在实验室地毯上,直接睡到第二天天明。找实习的时候,有一次一天里接到四个电话面试。临近期末,除了面试还要上课,累的筋疲力尽。找工作的那阵,顶着压力,白天上课,晚上在实验室的小房间里刷题。后半夜刷累了,就在白板上抄诗,“那时我们有梦,关于文学,关于爱情……” 一连面试了20几家公司,直到微软要我。找实习和找工作,每次都剥了我一层皮。
微软对新人有诚意,我能感受得到。入职以后,律师主动联系我,办H1B,申请绿卡。在北美,能做到一入职就给办绿卡的公司寥寥无几。组里的情况因人而异,我在Cloud & Enterprise部门,项目涉及的逻辑庞大复杂,我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,感谢同事们耐心讲解。15年习总访美参观微软,各路华人协会组织迎接,我去了。作为海外华人工程师迎接车队,我挺骄傲。微软是家伟大的公司,她有缺点,可正是微软给了我一个强大的后盾,让我经济独立,给我以足够底气在北美打拼,而不至于摔得头破血流。也许我不会长留微软,但她作为我毕业后的第一个公司,感激,铭记。
人就是这样,得到了就不知道珍惜。工作半年,我有时跟朋友说我不甘心现在生活。23岁,我开着新款奔驰,物质上毫无顾虑。北美生活舒适安逸,我从小接受共产主义教育长大,有危机感,一天的无所事事就无法忍受。实现个人价值还不够,还要实现社会价值。最重要的,我在寻找一种感觉,一种为生命、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,浪漫主义的感觉。这种感觉,在北美大陆似乎很难找到。直到这两天回家过年,我才恍然发现,雾霾天里堵在三环路上,更哪有一丁点浪漫可言。人间正道是沧桑,有关奋斗和漂泊的浪漫主义,也许只存在于汪峰、许巍和宋冬野的歌里。
这几年的感情生活不很顺利。“亲爱的朋友,我日益明白,根据自己来衡量别人是多么愚蠢。因为我自顾不暇,心神激荡。”
这篇文章写给自己,纪念我初出茅庐的5年。写给身边的人,希望我们通过文字加深彼此的了解。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似飞鸿踏雪泥。现在的我,只要自律,坚定,元气淋漓的生活下去。
1/31/2016
西雅图-北京 航班